——上篇:改口算不上传统风俗
在很多地方,女子在婚前称男方父亲为叔伯,称男方母亲为阿姨伯母。举行婚礼时,有一个改口环节,新娘改口称家公为爸、称家婆为妈。改口时,家公家婆会给一个红包,图个吉利。现在,大家称那个改口红包为改口费。
女子婚后改口,这个风俗应该还不到三百年。在古代,女子在婚前称男方父亲为舅舅,称男方母亲为姑姑,婚后也是如此,不用改口。大概到清朝时候,才出现婚后改口现象。大家可以看一看以前的小说或评书话本,里面的女方父母在女儿出嫁时,会告诫女儿到夫家后要孝敬舅姑,没说要孝敬公婆。古代的文章和小说上,有不少称舅称姑不改口的痕迹。其它小说我记不大清楚了,记得清楚的是《再生缘》,该书几次提到女子到夫家要敬重舅姑。《再生缘》就是讲孟丽君女扮男装当宰相的那个小说,是清朝前期钱塘地区女作家陈端生的作品。由此可推断,在清朝前期,没有女子改口这回事。
现在,侗族还完整保留着女子婚后不改口的风俗。侗族女子从第一次见男方父母开始,就称男方父亲为舅舅,称男方母亲为姑姑。婚后也称公婆为舅姑,一辈子不改口。男子也一辈子称岳父为舅,称岳母为姑。女子不仅称公婆为舅姑,也称夫家叔伯为舅舅,称夫家婶娘伯母为姑姑。男方也是如此,不仅称岳父为舅称岳母为姑,也称女方叔伯为舅舅,称女方婶娘伯母为姑姑。在侗族地区,遇见长一辈的男子,叫一声舅舅;遇见长一辈的妇女,叫一声姑姑,是很得体的称呼。
也就是说,汉语、苗语、瑶语、壮语等婚后改口之风,是在满清中后期才兴起的。所以说,新娘改口,不能算是传统风俗,改口费更是刚出现不久的东西。
——中篇:女子称家公为舅、称家婆为姑的来龙去脉
称舅称姑,是由嫁娶关系决定的。
古时候交通不便,婚嫁只能邻近的家族之间进行。男子不可能远娶,女子也不可能远嫁。比如在某地,有王氏和李氏两个大家族紧邻而居,王氏男子只能娶李氏女子,王氏女子也只能嫁李氏男子。李氏男子只能娶王氏女子,李氏女子只能嫁王氏男子。一代接一代,都是如此。假定李四姐和王三哥恋爱,那就是两个老表处对象,三哥的父亲就是四姐的舅舅,三哥的母亲就是四姐的姑姑,或远或近而已。同样,四姐的父亲叔伯是三哥的舅舅,四姐的母亲婶婶是三哥的姑姑。
在人类社会之初,婚姻不用登记,所以,四姐和三哥即便结婚了,婚姻关系也不是很稳定。今天四姐跟三哥好,过两年,四姐可能又爱上王五哥了。反正长辈都是舅舅姑姑,婚前婚后都称舅称姑很方便,没有改口的必要。
一种行为只要延续多年,就会成为风俗。风俗一旦形成,就会继承下去。所以千百年来,中国人婚前婚后,都称舅称姑,不用改口。清朝中后期,因受满俗影响,中原人婚前婚后称舅称姑的风俗不知不觉改掉了,结婚要改口了。似乎只有侗族仍然保留着结婚不改口的古风。
——下篇:侗语的对称称呼
现在,壮、瑶、苗已经和汉族一样,女子婚后必须改口,称公婆为爸妈,而侗语不用改口。侗语、壮语、瑶语、苗语和汉语一样,都属于汉藏语系。特别是侗语,跟汉语非常相似,可以一个字一个字地逐字互相翻译,而且很多侗语词的发音还跟粤语相同。不同点是构词顺序相反,比如,汉语讲脸盆、菜刀、鸡蛋、我妈、我妻子,而侗语讲盆脸、刀菜、蛋鸡、妈我、妻子我,等等。那么,为何苗族、瑶族、壮族、汉族女子婚后都要改口,而侗族一直保留着不改口风俗呢?这个,一是因为侗族远离中原,受满清风俗影响小;二是因为侗语有一套完全对称的称呼法。下面是侗族社会的称呼。不论婚前婚后,这些称呼不变,根本不存在改口这回事。
女子称男方父亲为舅;称男方母亲为姑。
男子称女方父亲为舅,称女方母亲为姑。
女子称夫家叔伯为舅,称夫家婶婶为姑。
男子称妻家叔伯为舅,称妻家婶婶为姑。
女子称夫家爷爷为舅公,称夫家奶奶为姑奶。
外公就是舅公,外婆就是姑奶,称呼相同。
男子称妻家爷爷为舅公,称妻家奶奶为姑奶。
外公就是舅公,外婆就是姑奶,没有区分。
女子称丈夫为表哥,称丈夫的兄弟为表兄弟,称妯娌为姐妹。
男子称妻子为表妹,称妻子的兄弟为表兄弟,称妻子的姐妹夫为兄弟。
女子称娘家嫂嫂为表姐,称夫家嫂嫂为姐姐。
男子称自家嫂嫂为表姐,称妻家嫂嫂为姐姐。
女子称姨父你为叔伯,男子也称姨父你为叔伯,侗语里没有姨父这个词,只有叔伯。
第一次接触这些称呼,也许会觉得有些难记。其实很简单,就是两个家族互相嫁娶形成的那种关系。本文中篇所举的王李两个家族的关系,就是这种情况。对四姐而言,夫家的平辈人是自己的表兄弟表姐妹,妯娌是从自己家族嫁过来的姐妹;上一辈是自己的舅舅和先前嫁过来的姑姑;上两辈是自己的舅公和先前嫁过来的姑奶。对三哥而言,妻子娘家的平辈是自己的表兄弟表姐妹,表嫂是从自己家族嫁过去的姐妹;上一辈是自己的舅舅和从自己家族嫁过去的姑姑;上两辈是自己的舅公和从自己家族嫁过去的姑奶。因此,称呼必然对称,没什么奇怪。
由于这些称呼构成一套完整体系,很难改变,所以,其它民族结婚都兴改口了,唯有侗族有仍然保留不改口传统。既然不改口,那么侗族结婚时也就没有改口费这回事了。
创业项目群,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,添加 微信:boc855 备注:小项目!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huihuinet.com/1881.html